阅读一本价值46万美元的书籍是什么体验(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读后感)

查理·芒格看了这本书后,立刻给每个 孩子寄了一本,还送给作者罗伯特·西奥尼迪一股伯克希尔的A级股票。如今,这只股票的价格为468700美元。

这本书就是社会心理学名著《影响力》。

此举肯定了《影响力》的价值,也增加了《影响力》的影响力,然而,还是有大量的读者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

书中有大量的营销实例,于是读者想当然地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避开无良商家的销售套路。这当然是作用之一,但不是最大作用。

事实上,这本书能够提升自我。如果你是一个唯唯诺诺、毫无自信、没有主见、顽固不化、头脑简单……的人,吃透书中的六大原理,能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从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人生最长的路,是套路

人生充满各种各样的套路,有些是别人下的套,更多的是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下套而浑然不知。自己编织的套路,是我们一直无法进步的根本原因。

工作中我们一再重复犯某些错误,很多朋友都指出我们某些看法是错误的,但是自己始终认为是对的下,比如:

l 股民A晚上研究了两个小时,选好了一个股票,计划明天去买。第二天,却被一个大幅拉升、交投异常活跃的股票所吸引,于是买了这个股票。

l 《影响力》买了好久都没有读,你决定今天开始读。看了没几页,微信通知音响了,于是拿起手机,不知不觉看了一个多小时。

l 因为疫情,你停工在家,心理非常难受。当听说一个朋友出差而患病了,你感觉心理难受程度降低了。

l 朋友L君是军事迷,“俄乌”战争爆发后,认为国内也会有战争,整天人心惶惶,无心工作。

l ……

1、“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无数次在心里默念,可是不止一次犯过这样的错误。原因不是我们的计划执行力不足,而是“社会认同”的影响力在影响着你。

“社会认同”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在不确定的时候,更容易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该怎么做。毋庸置疑,股票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在抢购一只股票,股价正在大幅上升,我们轻易得出结论,这个股票还会继续上涨。不知道这个股票是干什么的?那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其他人一定知道。

某个雪球大V曾说,放量有可能做假,因此只关注缩量。这话还是有见地的。

2、《认知觉醒》中也有这个问题的论述,但是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以前,我总以为是自己意志力不够,于是看书过程中,强硬克制拿起手机的冲动。虽有效果,但是并没有根除。直到我看了《影响力》第七章。

这一章讲述的是“稀缺”原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因为东西少,因为机会少,我们会比较珍惜。当看书过程中,不断拿起手机,甚至办事拖拖拉拉,你的潜意识认为,今天不看书,明天可以看、后天可以看,今天不办的事,明天还可以再办,因此你不会珍惜今天看书、做事的机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3、这不是心理阴暗,而是“比较”原理在作怪。这个是商家喜欢用的花招,既简单,还管用。房产中介给你介绍的第一套房,各方面都比较差,价格还高。第二套房,无论是地段、户型、楼层都略胜一筹,价格还低点。于是,你很容易被第二套房所吸引。

你对前男(女)友的祝福是,希望你过的好,但是没有我好。还是这个原理在作怪。一些很糟糕的心理比如“嫉妒”都是因为比较。“比较”原理应用范围大过全宇宙。

4、这个事例既有“权威”专家的影响,又有“社会认同”的心理影响。社会学家菲利普斯研究证明,只要报纸头版一登出自杀新闻,在新闻曝光率高的地区,自杀率就会激增。这些人根据他人的行动,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即使是愚蠢的事。

别的国家采取了军事行动,朋友L推测我们也会这样。而且这类新闻看得越多,他就会越加担忧。

绝大多数读者认为《影响力》只是为了让我们识别不良商家的营销花招,就连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已经跟那些剥削者(注:剥削者意为运用影响力花招的不良商家)宣战了。”如果《影响力》的作用只限于此,那么,它根本不值得查理·芒格赠送伯克希尔股票。罗伯特·西奥尼迪都低估了自己的著作!

我们不只是和“剥削者”宣战,我们还向自己宣战!

当我们趑趄不前的时候,当我们深陷负面情绪的时候,当我们一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请不要将原因归结为智商,我们很可能是“套路”了我们自己。

请逐一核对《影响力》的“六种武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其中的某一条一定符合你的情况。

欲解“套中人”,请读《影响力》。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别人给了我们好处,我们也应当尽量回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也。

互惠,本质是交换。正是因为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这个机制,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的商品。因此互惠原理根植在我们的DNA里。

在现代社会里,如果有人不遵循互惠原理,这个人的朋友一定很少。我有一个同学,人缘特别差,就是因为无论你怎么帮助过他,当你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都不会帮忙。久而久之,这个人就没什么朋友了。你可以留心观察,朋友多的都是这个原理用的好。

商人最喜欢用的套路就是“互惠”。商场里,免费品尝的食品。你在好奇心驱使下尝了尝,然后觉得不买有点不好意思,就买了计划外的商品。

商家运用这个策略无伤大雅,只有产品不是假冒伪劣就好。可怕的是犯罪分子也用这个原理。

前不久“隔空猥亵”案就是犯罪分子用“互惠”原理让小学生掉入了陷阱。犯罪分子伪装成小阮隔壁班的同学,聊了一些身体发育的话题,然后要到了小阮隐私部位的照片。小阮既不是年龄太小不懂事,也不是傻,而是因为犯罪分子先给小阮发送了“自己”的隐私照片——其实是从网上下载的。

这是“互惠”原理的拓展运用,“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我们行事,我们理当对他还以类似的行为。”既然对方发送照片表现了诚意,那么自己也应该如此。

同理,有人对我们进行了让步,我们也理应如此。

作者遇到一个男孩,他给作者推销5美元马戏表演门票。作者拒绝了。小男孩说,“要是不想买门票,买我们几根巧克力帮吧。一根才一块钱。”于是,作者买了两根。

在作者眼里,小男孩推销一美元的巧克力棒,是做了让步——没有推销5美元门票。因此,作者下意识地认为也应让步。

“互惠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当有人给予我们善意时,我们应该有所回应。如果是利用“互惠原理”来达到某种目的,则另当别论。

承诺和一致

你肯定不希望朋友是这样的人:言而无信、两面三刀、阴奉阳违、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言行一致是重要的人格特征,言行不一的人是非常令人讨厌的。某个朋友承诺月底还你欠款,结果拖了两年也没有还上。想一想,你对他什么感觉,你就很容易明白“承诺和一致”原理的重要性。

商人们基于这个原理,诱使我们做出某种承诺,然后通过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逼我们顺从。

汽车经销商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价格,某款车比竞争对手低了1000元。当客户决定购买后,让其填写一大堆表格,并且安排试驾车。这样增加了客户的承诺感。

到了最后付款阶段,经销商的其他人员会发现价格有误,比如某项配置忘记算钱了。最后成交的价格升高到了正常水平。

商家通过低价让客户做出了购买的承诺,即使低价取消了,由于承诺和一致原理,客户往往依然不会改变行动。

有时候,我们会将“承诺和一致”原理运用到了荒谬的地步。我有个亲戚,喜欢和人“抬杠”,无论多少人和他争论,都不能使他改变观点,经常是一个人和一屋子人“抬杠”。现在想来,他可能是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个原理。

股民们这个原理运用的也很“纯熟”。明明知道自己持有的股票是有问题的,还是会不断找理由来说服自己。

承诺和一致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遵守我们的承诺。但是,我们不能将原理扩大到非常愚蠢的地步。

最近十年,你是否有过改变?

股票投资的难点也在于此,你至少需要改变一次观点。

社会认同

一个原始人,看到同类向西狂奔,他最好的选择是跟着往西奔跑。如果他停下来琢磨,为什么要往西,往东跑不行吗?不跑不行吗?很可能做了后面狮子的美餐。

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般都是参考别人是怎么做的。两家近邻的饭店,一个川流不息,一个门可罗雀,选择哪一家就餐是不言自明的。

商家们也会运用这个原理,雇人当托在店前排队造成“社会认同”的假象。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道,“大多数人都会告诉我们,相比非同凡响的成功,传统型的失败听起来要更好一点。

特立独行的成功当然好,但要是错误就太尴尬了。比如下面这个人的观点:

“在我看来,真理是宝贵的……我宁愿独自一人坚守正确的,也不愿追随多数人而坚持错误的……因此,持有这样的观点已使我遭受到一些同胞的轻蔑、鄙视和嘲笑 。我被看成是古怪的、奇特的和孤僻的……但是,真理就是真理, 即使全世界都拒绝它并反对我,我仍然固守真理。”(《超越感觉》第九版P68)

这个人坚持的真理是——地球是平的。

有些股票成交量巨大,也许是商家雇托排队呢。你要认为是美味,就上了大当了。

让我们牢记格雷厄姆的教诲:你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并不取决于大家是否同意你。你是正确的,是因为你的资料和推理是正确的。

喜好

先来看一道测试题:

人们对政治竞选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最有可能赢得胜利的候选人是:( )

a.外表最有吸引力的候选人

b.制造大量负面的或带有攻击性的新闻来防御竞争对手的候选人

c.拥有最有活力、最卖力的志愿者的候选人

我们往往低估了外貌对人的影响力。研究证明,我们往往给好看的人自动添加一些优点,比如才华、善良、聪明等等。反之,我们也会产生不好的印象。

孔圣人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澹台灭明,字子羽。他来拜师时,孔子看他相貌丑陋,实在不喜欢,勉强收他为徒。澹台灭明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在南方吴楚之地讲学,徒众三百余人,影响遍及各国。孔子感慨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波斯信使。因为信使带来了战败的消息而被杀。当权者当然知道战败的原因不是信使造成的。但是潜意识认为,他带来了不详,就像乌鸦一样。

我非常喜欢听夸奖的话,只要有人批评我,我就像被摁下了开关一样,马上就会生气。等生完气后,才想起来分析批评的对不对。这样的条件反射你有没有?

我们要警惕喜好之情,很多时候这种喜好是没有道理的,某些形象或某些甜言蜜语只是符合我们的生理细胞而已。

我非常欣赏伯克希尔的一条规矩:有坏消息要立刻向我们汇报。只有好消息是我们可以等待的。

权威

我认为“权威”原理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我们有时候察觉不到“权威”的影响力,而实际上它已经根植到我们的内心。

如果是一辆旧款的经济型轿车堵在路口,后面的司机往往没有耐心,几乎都会按响喇叭。而一辆崭新的豪华车堵在路口,后面等待的司机耐心就大多了,至少有50%以上的人恭敬地等在它后面,没有按过喇叭。

没有按喇叭的司机心理肯定没有服从权威的念头,只是“权威”已经流淌在血液里了。

《增广贤文》有语;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这也是“权威”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一般情况下听从权威人士的建议是正确的,比如向人请教一只股票看法,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证券分析师,另一个是散户。一般情况下,证券分析师的建议更具有参考性。

但是往往,人们将“权威”运用到了每一寸空间上,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非理性的。运用的人没有察觉荒谬之处,旁观的人也频频点头。比如张三说,世界最大的麻烦是它近乎理性又不是非常理性。我们不必费心去研究这句话对与否,只需要观察他有没有权威特征就足够了,例如财富、地位、头衔、甚至衣着打扮等。倘若张三只是个农民工,我们免不了呵斥,说得什么废话。

这个世界最讨厌的事,是一个穷人说着有道理的话。

“权威”是人们判断事物的一条重要且常用的“捷径”。

过分服从权威的人,一定会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可能有些绝对。但是,这样的人不能取得成就,我毫不惊讶。

成功者都是某个领域的权威,过分服从权威的人一定不会是权威。

我们要努力成为权威,同时要避免在专业外大言不惭。

稀缺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都懂。

这也是商人惯用的伎俩。网上直播间购物车里的商品,无论卖的多寡,到时间就下架,给消费者以时间有限、机会有限的感觉。下次再遇到需要的商品,你不会过多考虑、比较,会立即下单,否则机会就没了。

股市里喜欢追涨、打板的股民,眼看着股票即将涨停,害怕此时不买,涨停就买不到了。心理未尝不存在着机会有限的认知。

而我们自己是反向运用“稀缺”原理。比如计划看书,结果是玩了两小时手机,书没有读完一页。你的潜意识认为时间非常充裕,一点不稀缺;一件事拖了再拖,你也是认为机会很多,一点不稀缺;更可悲的是,对你太好的姑娘,你也没有珍惜。

希望我们多多领会“稀缺”原理,不要等头发白了,才明白“稀缺”的重要性。

小结

正面利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六种原理,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甚至家庭教育都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我们除了用心阅读《影响力》这本书,还要联系实际。对于自己或别人犯得愚蠢错误,深刻分析心理动因,是否“六大原理”在给我们“下套”?

举报/反馈

全国网约车司机交流群,交流经验,添加 微信:gua561  备注:加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yczc.com/3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