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为我们设置了认识世界的边界,在这四个原因里面,目的因是最为特别的一个,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如果不存在一个最终的目的,那么我们的知识就不可能存在?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代表作:《形而上学》这本书,前面我们用几期内容介绍了第一卷的内容,今天我们开始介绍第二卷的内容。要说明的是,第2卷更像是第1卷的注解或者学生笔记。不仅第2卷,第2,5,11,12卷都是类似的,更像是学生的笔记或者注解,不过我们还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第一视角来分享其中的内容。
这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进一步阐述了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同时论证了在“四因说”里面“目的因”的重要意义。首先,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的目的是寻找真理,哲学就是关于真理的知识,而实践知识的目的是指导行为。在这本书《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的就是关于“理论知识”,而在亚里士多德另外一本经典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探讨的是“实践知识”,后面我们再介绍。
其次,所有的真理都有它的原因,但真理有不同的等级。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将自身所有的性质赋予另外一种事物,那么它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就是更高级的。换句话说,一个事物如果是其他事物的原因,那么这个事物就更加本质。正如道家思想家老子说“上善若水”,老子经常用水来隐喻道,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是所有生物得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说是必要原因。
所以,相较于其他事物,水更接近于真理,或者说水拥有更高程度的真。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让后来的真理为真的原因,就是更高程度的真。
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如果我们无限往后退,那么自然会想到有一个“第一原因”,它是所有事物的原因,同时它也是自身的原因,因为它不再依靠其他原因而存在,它就是“第一原因”,这个第一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形式、质料、动力和目的上的第一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探求这些第一原因。
那为什么事物总是存在第一原因,而不是无限的呢?亚里士多德分别进行了阐述。他说,质料不可能是无限的,一定存在某种最原初的基质,血肉出自土,土出自气,气出自火,以此类推。事物在向上生成的过程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一定存在一个第一本原,它是在所有事物生成和毁灭中都保持不变的,是永恒的,它就是万物的基质。
其次,运动的起源也不是无限的,也一定存在最初的动力,人因为气而运动,气由于太阳而运动,太阳由于善和恶而运动,总之运动的起源有一个第一推动力。第三,事物在的本质或者形式上也不是无限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孩变成成年人,这是不可逆的,它一定有一个最终的目的;一种是循环的,比如白天和夜晚,白天的结束意味着夜晚到来,它们是相互转换的,一方的毁灭就是另外一方的生成,但是他们在数量上也不可能是无限的。
最后,在目的因上,也存在一个“最终的目的”,它不以其他事物为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走路的目的是健康,健康的目的是幸福,幸福的目的又是别的什么东西,但一定得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里面,其中“目的因”是重要的。在“四因说”里面,关于动力因、形式因和质料因,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都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理论,而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因是其他三个“因”得以成立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理性的人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活动的,这个目的就是一个界限。
不仅任何理性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万事万物都应该有一个终点或者目的,如果没有目的,那么原因就很难成立,原因和结果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因果链条。正如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子,因为失去理智,他的行为没有任何目的,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或者理解他行为的原因,因为缺少了目的这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目的因”的重要性。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终点,那么就不会有最终的原因,如果没有最终的原因,或者第一原因,那么就不存在真理或者知识,因为真理就是关于第一原因的知识。
最后,亚里士多德还论证了,事物的原因,以及原因的种类都一定是有限的。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有无限多种可能性,那么实际上就等于说是随机的,那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确定的知识。亚里士多德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语言对于听者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他的习惯,习惯就意味着我们对语言,或者说语词有普遍共识。比如我们对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确定的定义,这就类似于这个词语的目的,有了这种共识我们才能正常交流,如果每个词语没有确切的定义,不指向任何一个确切的意义,那么我们就没办法正常交流,因为,我们根本没办法确定对方表达的意思。
好了,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卷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最高的真理就是探究事物的第一原因。亚里士多德还分别论证了在形式、质料、动力和目的上为什么存在第一原因,但从论证的过程看,其实并不完美。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在这些原因中,目的因是最重要,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终点和目的,那么我们的知识和真理就不可能存在。
在这里,实际上亚里士多德为我们设置了一条认识世界的边界,我们只可能在这条边界内去认识世界。后来,哲学家康德把这条边界确定为“人类的理性”,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条件,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边界,不管是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还是“四因说”,其实都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或者说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假设”,我们无法超越理性去认识世界本来的样子,当然,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已经非常了不起。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全国网约车司机交流群,交流经验,添加 微信:gua561 备注:加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yczc.com/3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