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居里夫人,你会想到什么?
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科学家、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还是爱因斯坦的好友?
然而,这些历史的荣光背后,科学家的身份并没有带给她来自周遭人们的敬意,相反,在很多人眼中,她只是位感情淡漠的寡妇、肮脏的波兰人、以及不要脸的荡妇……
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进程、受无数后人顶礼膜拜的女性科学家,她所背负的故事远不止课本上所记述的寥寥几笔。
1906年,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不幸去世,由此她的生活陷入沉寂,过着平静的遗孀生活。直到小五岁的保罗·朗之万走进了她的生活,邻居开始对她的私生活指指点点。
这段传言中的婚外情被公开认定成事实。郎之万和居里夫人的所有情书,被送到巴黎各大报社公开。满篇的甜言蜜语的情爱琐事,成为当时坊间茶余饭后的最大谈资。
彼时的法国女性大多为家庭妇女,对于这种在男性领域取得巨大成绩的女性,人们难免怀有揣测、恶意。伴随着流言四起,人们开始围剿居里夫人的私人生活甚至是科学成绩。有人扔鸡蛋,有人戳脊梁骨,她名声尽毁,被当时法国舆论称为“波兰荡妇”。
然而婚外情的另一方,郎之万,却并未受到舆论指责。
她曾为此意识消沉,大病一场。但为了证明那些论调的荒谬,她鼓足勇气从困境中走出,继续投入工作。
1995年,她的灵柩于迁入法国巴黎先贤祠,成为其中的唯一女性。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位传奇历史人物的人生,就能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侧面……
辍学却未曾失去梦想的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的童年生活十分坎坷曲折,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因家里孩子众多,母亲辞去学校工作,父亲工作也发生变故。从那时起,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捉襟见肘。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父亲不得不做起家教,以此补贴家用。
玛丽·居里的大姐罗莎因被家教学生传染风寒,不治离世。母亲因患有肺结核,长期在外疗养未果,在玛丽·居里10岁时,永远地离开了她。
当时玛丽一家在波兰华沙生活,这是一个被三次瓜分的没落国家。俄国统治下的华沙受尽蹂躏,学习母语被命令禁止,与此同时,不自由的校园生活,更增加了当时学生的精神负担。由此,父亲决定带着玛丽离开。
16岁中学毕业,因父亲无法同时担负好几个孩子的学费,她只能辍学,外出赚钱补贴家用。
直到24岁时,一直向学的玛丽终于等来了前往巴黎读书的机会。姐姐在巴黎结婚定居,尽管生活清苦,但她却盛情邀妹妹前往巴黎。这便是玛丽渴望已久的捷报。
来到巴黎求学后,她得到姐姐、姐夫的照顾,一开始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她和姐姐、姐夫住在一起。但因为自己的课业基础太差,课程落后太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学校附近租起廉价的小房子,脏乱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只求能聚精会神做学问。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时常饿了几天不吃不喝,也不向家人吐露半个字。直到一次她饿晕,倒在同学怀里,才被家人知道,还被姐夫骂了一通。此后,姐姐悉心照顾了玛丽一段时间。
虽然玛丽的生活贫穷而窘迫,但她却结识了一群同样对科学实验感兴趣的朋友,还被好友波夫斯基带去工业博物馆参观。就这样,艰难的求学生涯伴随着玛丽的日夜苦读落下帷幕,她以拔尖的成为拿到了物理学、数学的学士学位,还曾获得亚历山大助学金。
电影《玛丽·居里》的剧照
1894年4月,26岁的玛丽偶然前往华沙朋友家里拜访,认识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身材高大、气质文雅,当时已经是实验室主任,而居里夫人呢,才刚刚大学毕业,是个刚入社会的萌新,正在为找工作发愁。
皮埃尔是法国人,十分热爱科学研究,言谈之间尽显科学理想,两人志同道合。皮埃尔十分欣赏玛丽的聪慧,给她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就这样,两人的办公室恋情迅速生根发芽,很快玛丽被邀请去见了父母。
征得父母同意了之后,皮埃尔还特意前往玛丽的家里提亲,姐姐姐夫都很赞成。但玛丽不敢和父亲开口,答应这门婚事意味着自己要远离年迈父亲和遥远的故乡。
但父亲早已洞悉一切,他祝福懂事的玛丽。随后,27岁的玛丽和36岁的皮埃尔成婚。他们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华服和红毯,也没有乐队,只邀请了几位亲友到场。
两年后,玛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她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教师。
婚姻幸福的时候,事业有成
婚后的三年,玛丽生下一个可爱女儿,依伦。三人的小世界热闹且幸福,为了支持夫妻两忙碌的研究工作,作为医生的老居里主动提出帮他们看护孩子。
1896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闻名于世:铀能释放类似X光的射线,使胶片显影。这让居里夫妇有了灵感,他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钍能释放类似的射线。因此“放射性”用于命名这一发现。
在处理大量实验废物时,玛丽始终觉得,沥青铀能分离出别的元素,且能量是比铀还要强。于是夫妇俩借了学校的废弃教室和置物室当做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
这里的条件可以称之为艰苦,曾做过尸体解剖,地板塌陷、天花板半吊着,而狭小的房间透气性差,夏天极其炎热,冬天严寒,但这对埋头于科研工作的夫妻却丝毫不以为意。
那些从奥地利政府手中,以超低价买来的沥青铀矿残渣被他们视为“宝贝”。居里夫人每天都会用几丈高的铁棒,在长桶里,用力搅拌煮沸的残渣。尽管双手酸痛,气味熏天,但他们还是艰难忍耐着,每天重复上好几个小时。
一年后,俩人向外界公布他们从矿残渣中,提取了"钋",其放射性是铀的400倍。从此夫妇密切合作,发明了最早的分离放射性元素的技术。
但做科学实验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和精力投入。为了凑足实验经费,居里夫妇便外出做兼职教师,领些微薄的薪资,而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提炼矿物质残渣上。实在忙得抽不开身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在弥漫着臭气刺激的实验室里,快速解决吃饭。
听闻这对科学家夫妇的事迹后,日内瓦决定高价聘用他们进入高校教学,福利丰厚,但这一承诺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坚持这些年的矿物质残渣提取实验,思虑之下两人还是断然拒绝。
不过,玛丽接受了利用业余时间,前往大学做研究演说的邀请。此外,她还获得了荣誉奖和物理博士学位。社会各界开始支持他们继续做研究。
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实验,耗费了10余吨矿渣物质,1902年后,“镭”提取成功,他们得到莫大安慰。
“镭”元素不仅能在昏暗房间里,发出幽蓝色磷光,能对恶性肿瘤起到治疗效果。不仅如此,它还能鉴定钻石真伪,对棉花和纸有腐蚀作用,极具研究价值。
这段艰难却充满希望的岁月让居里夫妇感受到时间的可贵和生命的价值。这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心无旁骛、纯粹、艰难却快乐。
不幸的是,实验室的恶劣环境加剧了居里夫人身体恶化。她被诊断出和母亲当时一样的病症—肺结核。她一面顽强和疾病做斗争,一面继续投身于科学研究。
1903年,诺贝尔奖公布物理学奖候选人提名,名单上有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却见不到那个散发蓝光的居里夫人。
在当时社会,女性往往相夫教子,而非能在知识和科学领域,有立足之地。女性能涉足科学和研究领域,甚至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诺贝尔委员会只是把玛丽看作皮埃尔的助手,因此名单上并没有她的名字。后来,还是皮埃尔一再坚持,诺贝尔委员会才最终修改了名单,把诺贝尔奖颁给了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淡薄名利,并未对辛苦提取出的“铀"、"钋"和"镭"占为己有,或是申请专利用于商业用途。他们将技术和实验结果公开化,造福人类。
在挫折和逆境中,散发微微蓝光
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奖后,社会舆论开始关注她,不过大众往往将其看作边缘化角色。虽然夫妻俩人合作无间,能力平分秋色,但更多时候,居里夫人只是简单被描述成依附丈夫学术成就的"后厨女性"。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看待这对科学夫妇,他们的爱情都是那么的幸福且温情。一直到1906年,居里夫人经历了最难熬的日子。
1906年4月16日,皮埃尔照常出门工作, 在去往科学院的路上,皮埃尔试图穿过 马路,却被一辆马车迎面撞上。因大雨 而变得泥泞的地面使他躲闪不及,马车的 后轮直接从皮埃尔的脑袋上碾压过去。 皮埃尔当场死亡。
听闻丈夫去世的那一刻,居里夫人悲痛欲绝。她完全沉浸在失去皮埃尔的痛苦之中,完全听不见周围人的话语。这一刻,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自己…..
在一片悲伤之中,她渐渐回想起很多关于过去的回忆,也想起了丈夫的科研理想和坚持。于是居里夫人擦干眼泪,接受丈夫教授的职位,继续心无旁骛做科学实验。
但在外界看来,眼前这个罔顾悲伤、冷静如常的居里夫人,毫无疑问是位冷漠无情的女性。渐渐地,周遭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甚至被人揣测是她谋杀了自己的丈夫……
孩子慢慢长大,自己芳华渐逝,一边是繁忙的实验,一边是家庭,她努力承担一位"贤妻良母"的指责,但奈何爱情却悄然滋长。
郎之万比她小五岁,是皮埃尔的学生,更是一位勤奋的科学家。郎之万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妻子性情粗暴,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对方曾在争吵下,一气之下抄起花瓶砸伤了郎之万的头。和暴躁的妻子相比,同在科研领域的居里夫人,让郎之万十分欣赏,而郎之万的温柔体贴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居里夫人受伤的心。一段婚外情,不期而至。
可当居里夫人问及郎之万俩人未来的打算,他却含糊其辞,闪躲不及。内心了然的居里夫人也逐渐淡去爱意。
但朗之万的妻子却并非好打发的角色,她将俩人的来往亲密情书,送到巴黎各大报社公开(至于这些情书有多少是真的,已经无人过问了)。居里夫人因此饱受指责,被法国人称为“波兰荡妇”。道德卫士用石头砸烂窗户,威胁杀了她,逼她滚出法国。为数不多的好友,爱因斯坦一如既往支持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的私生活只跟她自己有关。”
在饱受舆论攻讦之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分道扬镳,关系决裂。她意志消沉,痛苦万分。这个事件发送之后的三年,玛丽·居里住进了一家修女开办的医院逃避一切。而也就在这段时间,玛丽·居里凭借分离出纯金属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史上唯一一位既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很快一战爆发,法国前线医疗资源告急,很多战士都死于弹片留存体内,不得不截肢,失血过多死亡。
她带着"镭"上前线,希望"X"射线能迅速帮助医生了解战士伤情,进而有针对性做手术进行治疗。尽管受到外界非议,但居里夫人毅然决然前往炮火连天的前线,培训医护使用X光机。
枪林弹雨中,居里夫人几度遇险受困,但都幸运躲过了危险。她终于等来了战争结束的那天。
然而,也因常年受到镭射线的辐射,她的肺结核一度复发,病症严重,1934年,66岁的居里夫人结束了伟大、勇敢却又艰辛的一生。
纵观玛丽·居里的一生,她勤勤恳恳,心无旁骛,勇敢追求科学实验,却被世俗断定为"后厨配角"。但她依然不懈努力,保守初心,造福人类。
尽管被一段曲折的婚外恋折磨,被道德卫士绑架,备受冷眼和指摘,但她依然为了无数将士的生命,穿行于枪林弹雨中,利用所学,帮助挽救生命。
也正因为她的朴实、坚强、纯粹,才让她在艰难逆流里,散发出"镭"的磷光,熠熠生辉。
全国网约车司机交流群,交流经验,添加 微信:gua561 备注:加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yczc.com/17192.html